海運界面對的寒冬----零下-26度C(二)
市場需求下降,海運業噸位過剩的結果,船運公司都開始用低價攬貨,不斷壓低自己的利潤空間。據多家攬貨及航運公司透露,現在很多船公司利潤最低做到一個貨櫃幾塊錢,利息都不夠,今年上半年甚至還有做到零海運費的。因為船東的船不動更虧,動了至少還有現金流可資應急.
而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參與到這場低價惡性競爭裡則使得行業雪上加霜。“大部分船運公司都是國有企業,一般來講,廣東往東北、天津港這些地方發貨,航線遠的,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在做,像中遠、中海這些,而他們為了搶市場,現在都虧本在做,而不論怎麼虧,他們也不會倒閉。
而船公司並不是這個物流鏈上唯一受牽連的對象。如果要走海運,先要由車隊從廠家拉貨到碼頭裝貨,有些還要駁船從內河碼頭接駁到外港碼頭,裝箱後由船公司運送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到目的港碼頭卸貨,再由當地車隊將貨物送給貨主,這才算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物流過程。這其中牽涉到的貨代、車隊、碼頭等行業都受到了牽連。
虧的虧,倒的倒,最後的競爭者唯有採"合併"(如圖)來維持利益.
如今看到的中外各大航業公司的"合併"(Merge)似乎已預告一個世代"市場機制的資本主義"的章節,快到了尾聲.